肇東市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通過深入開展“百局聯百格、千人包千戶、萬人進社區”和“百局聯百村、千人包千戶、萬人進鄉村”活動,5000多干部“入網”“定格”。
“入網”,就是對城區、鄉村進行網格化管理,領導干部走進統一規劃的社區之網、村屯之網,體察社情民意,關心百姓寒暖,幫基層排憂,為群眾解難。通過入網把每名領導干部的責任“定”在具體的樓院之格、農戶之格,把幫扶包聯服務落到每個院落、每個樓道、每個家庭。“定格”,定的是連心格和真情格。
于立志的幸福事兒
3月27日,肇東市民于立志家里來了撥客人,這撥客人比親人還要親,他們是肇東市西園社區的干部。自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以西園社區黨總支書記王鴻雁為代表的社區干部每周都要來看望于立志兩三次。
幾年前的一次意外讓于立志失去了一條腿,基本失去了勞動能力,生活陷入了困境。
由于腿腳不便,社區幫助于立志聯系了免費的培訓按摩課程,經過認真的學習,于立志有了一技之長。在平日里,于立志在公園里設置攤位,通過為別人按摩增加收入。
為了將這份愛心傳遞下去,于立志為社區居民進行義務按摩保健,發揮自己的光和熱。到目前,已經為600多人免費按摩保健。
今天,社區又為于立志帶來了好消息,通過協調,社區在辦公地點騰出一塊場所,讓他在那里開展義務活動,這讓于立志一家開心的不得了。
安世宏的轉型之路
五站鎮東安村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探新路、尋載體,領導干部通過深入調研、密切走訪,為百姓謀求了一條“捷徑”。
“通過市場調查,我們從肇東種滑子蘑的基地為村民安世宏請來了技術人員,實地教他種滑子蘑,同時村里又給他提供了一些資金支持。”東安村黨總支書記于艷波說。
在上級支持下,安世宏將原有蔬菜大棚中的5棟,改建成滑子蘑大棚。
安世宏給筆者算了筆賬,種滑子蘑每袋成本在2塊錢左右,等滑子蘑上市后,預計每袋可以賣到五六塊錢,一棟大棚可容納2.5萬袋滑子蘑,這樣算下來,種滑子蘑的效益要比種綠色蔬菜好上幾倍,說到這里安世宏已經美得合不攏嘴。
于艷波自信地說:“我們打算用兩到三年的時間把滑子蘑種植推廣開來,讓東安村村民多種經濟作物,帶領村民增收致富。”
聯到難處包到實處
肇東市通過“雙聯、雙包、雙進”活動對全市四個社區辦事處、22個鄉鎮(辦事處)、186個行政村進行包聯,“四級包聯”、“一對一”包扶,使全市93萬百姓共享活動成果。
在城區,著力解決社區扶貧濟困、社區醫療服務、社區和諧穩定、社區就業和社區經濟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在農村,著力解決新型經營體系建設、招商引資和產業項目建設、三資管理和干部隊伍建設等方面問題。
在此次活動當中,肇東市各包扶部門、單位和包扶干部建立包扶日志,對重點包扶事項、解決的重點問題進行翔實記載和深度剖析,包扶干部建立個人包扶檔案,作為績效考評、責任追溯依據。嚴格執行不準干擾基層正常工作,不準占用基層車輛,不準掛名脫崗,不準借下基層辦私事,不準侵害群眾利益等“十不準”要求,全面樹立機關干部良好形象。